阅读历史 |

第一七七章 前路后路,都是套路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一七七章 前路后路,都是套路

所谓丝三条,是洋丝派把持的丝业公会,因应形势变化,公决了三条重要的章程,并得到了官方的背书,可以准行政法规目之了。

第一条,大幅度提高蚕茧的收购价。

这个收购价提高到这样一个程度:普通人家不缫丝,只养蚕,就有勉强温饱的可能;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无须太大,单门独户变成拥有二三名雇工的小型作坊即可,则必小康无忧。

若有茧行私自压低蚕茧的收购价,一经查实,处分极其严厉:丝业公会将呈请藩司衙门,吊销该茧行的部照。

这一条,除了起到分化瓦解土丝派的群众基础广大养蚕人家的作用之外,对保证缫丝厂的原材料供应,也有重大的意义:缫丝厂巨大的生产能力,使其成了一只永远喂不饱的食茧兽,如果养蚕人家都破产了,先不说会不会发生不忍言之事,单说这个原材料供应,就无法保证,毕竟,缫丝厂只缫丝,不养蚕。

另外,蚕茧的收购价提高了,缫丝厂支付给茧行的的水费也相应提高了,则茧行的整体利润空间增大,一部分中小丝行,便有可能转入茧行,分一杯羹,这样,也起到了分化瓦解土丝派本身的作用既多少有了条退路,则对新式缫丝厂的抵抗的力度,就多少会减轻些。

提高收茧的价格,曾国藩捻着山羊胡子,微微的眯着倒三角眼,确乎是德政不晓得我想的对不对这一条,似乎借镜了盐务整顿

涤翁目光如炬关卓凡说道,食盐的收购价如果过低,则灶户交盐不得值,非售私无以为生这是私盐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任由场商坐地压价,无异逼良为娼因此,朝廷厘定食盐收购价格,有场商敢坐地压价者,立置重典,绝不宽贷收茧亦然这个收购价格,一定要保证养蚕人家能够温饱无虞

灶户是煮盐的盐民,场商是长驻盐场专门向灶户收盐的商人,犹如丝行茧行之于丝户茧户。

我原本想着,关卓凡继续说道,全然仿盐务例,蚕茧的收购价,亦由朝廷出面厘定;后来一想,丝业毕竟不同盐务,盐务向例是官卖,丝业却向例是民营,还是由丝业公会自己来张这个嘴比较好些呈上来的禀帖,官府照准就是了。

曾国藩点了点头,王爷思虑周祥。

心想,我猜的不错,胡光墉的那些花样,果然是出自你的授意。

不过,也难得你坦然相告。

还有,关卓凡说道,缫丝厂设立之后,丝的产量必定大增,对蚕茧的需求也必定大增,养蚕人家,原先做一份生意的,现在可以做两份生意了,缫丝上的损失,大半可以弥补回来失之桑榆,收之东隅嘛

诚如王爷所言,曾国藩说道,蛋糕做大了,大伙儿分到手里的,就都多了。

轩亲王蛋糕之譬喻,在如今的官场上,已经是个非常流行的说法了。

关卓凡微微一笑,说道:是,所以,我亦以涤翁之言为然有了提高蚕茧收购价这一条,短痛虽然难免,不过,应该痛极有限将有不忍言之事,确实是危言耸听了。

虽然是短痛,虽然说痛极有限,但短痛也是痛,痛极有限,也还是痛的。

蚕茧收购价格上提的幅度,是适度的:上文说过了,普通人家不缫丝,只养蚕,便有勉强温饱的可能。

这个勉强温饱的可能的另一面,便是依然存在破产的可能养蚕的技术不过硬,对蚕宝宝的照料稍有疏忽,天时不好销路不畅,乃至于单纯的运气不佳,都有导致破产的可能。

蚕茧收购价格上提,之所以定在这样一个适度的幅度,一个是缫丝厂要保证自己的利润率这个是可以摆到台面上的;另一个则不能摆到台面上:不能把所有的养蚕人家都喂饱了没有人破产,哪个进工厂做工人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