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一九章 辅政王的矫矫不群(1 / 2)

加入书签

内斗,内斗。

赵景贤沉重的点了点头。

“这个‘内斗’,”关卓凡说道,“真正是镌在骨子里的!娘胎里带出来的!敌人的刀子,架到脖子上了,也醒不过来不,你就算将他的脑袋砍了下来,他还是醒不过来,真正叫‘至死不悟’、‘不死不休’!”

顿了顿,“而且,这个‘内斗’,真正是‘不分贤愚’!”

“是!”赵景贤说道,“史可法、何腾蛟之流,到底还算清廉勤慎,勉强可以占一个‘贤’字,尤不能免‘以邻为壑,视友如仇’之讥,其余‘愚’如马士英、阮大铖者,就更不必说了!”

“竹兄,”关卓凡说道,“我说的‘贤’,不是指史可法、何腾蛟。”

“呃……这……请王爷明示。”

“竹兄,你晓不晓得,明季人物,我最佩服的,是哪一位呢?”

“这……”

这就不好乱猜了。

莫不成……便是阎丽亨?

关卓凡晓得赵景贤想什么,微微摇头,“不是阎丽亨”

顿了顿,“阎丽亨固然斑斑大才,不过,很可惜,江阴地方太小了!他又早早成仁,纵有经天纬地之才,亦无从施展,也即……无从证明了。”

说到这儿,叹了口气,“设若阎丽亨、史可法易地而处,南明之命运将会何如?他二人之命运,又会何如?”

“王爷此一设问……大有况味啊!”

“史可法应该会是一个好典史;”关卓凡说道,“去做县令,大约也是一个好县令虽然,在军事上,他无论如何,没本事将二十四万大军挡在城外八十一天,不过,若有阎丽亨这般大才主持全局,江阴也不会有被迫以弹丸之地独膏二十四万大军的那一天!”

“可不是?”赵景贤叹道,“史可法居相位,犹如一个本来只能担负五十斤的人,一定要他去挑五了众叛亲离、走投无路之后,降顺了本朝了嘛!”

微微一顿,“我佩服他的,自然不是这些。”

赵景贤是真被辅政王弄糊涂了,“是!呃,请王爷训谕!”

“桂林之役,”关卓凡说道,“李定国杀定南王孔有德;衡州之役,李定国杀敬谨亲王尼堪所谓‘两蹶名王’,嘿,那真正叫‘天下震动’!”

“定南王麾下,都是由北而南、打遍了大半个中国的、百死余生的悍卒;敬谨亲王统帅的,更是真正的满洲八旗精锐!”

“明季以来,上自庙堂,下至黔首,一提到满洲八旗兵,无不色变;明军畏满兵如虎,望风披靡、不战自溃的事情,不要太多!就是降顺本朝的汉军,每逢艰危,也总是请求朝廷派‘真正满洲’参战人家说的明白,‘逆贼畏满兵,而不怯南兵,南兵如云,何如满兵一旅也!’”

“可是,衡州一役,满洲兵非但大败,贵为亲王的主帅,也被人家打死了!这还不算,首级都被人家割了去!这是明季以来,满洲兵第一次大败、惨败,‘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’一说,算是彻底破灭掉了!”

“彼时,朝野上下,一片愁云惨雾,我记得固山额真、吏部尚书朱马喇上书说,‘乍闻噩耗,号天大恸’,又说,‘自国家开创以来,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’,云云。”

“这不是朱马喇一个人的看法,我的感觉是彼时,世祖章皇帝以下,都发慌了!”

“桂林、衡州二役,是顺治九年的事情,彼时,本朝虽然已经掩有了大半个中国,可是,老成宿将,也已凋零了差不多了!”

“竹兄,我给你掰一掰手指头”

“顺治六年,豫亲王多铎病殁。”

“顺治七年,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殁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