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章 曾国藩的终极选择(1 / 2)

加入书签

曾国藩的这封亲笔信,前是天底下第一个忧谗畏讥之人;第二,敉平洪杨之后,其心气已衰,不再有什么进取之心,满脑子想的,就是一个“持盈保泰”——这是通天下都晓得的事情,算不得什么秘密。

这样一个人,怎么会在本朝第一敏感之事上,做出头鸟呢?

还有,你看看这些文字,“心绪激荡”、“扼腕击案”、“无以自已”、“即欲击案”、“即欲浮一大白”、“扼腕抵掌”——

这像是一个最讲究“持志养气”的道学大家说的话吗?

还有——短短一段话,居然出现了两次“扼腕”、两次“击案”?

嘿!

另外,做文章最讲究起承转合,而如前所述,曾国藩的这封信,前后文之间,几乎没有任何过渡铺陈,这——

这固然是因为曾国藩目力尚弱,没有多余的精力写废话,但是,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因为“心绪激荡”、“无以自已”而“直抒胸臆”、“不藏不私”?

“阿谀取容”、“闻风希旨”什么的,同曾涤生是扯不上关系的;而曾某人经已拜相封侯,且“相”是首辅,“侯”是世袭罔替,人臣的极峰功名,都已有了,再加上表里如一的清廉,若说他在功名富贵上头还有所求,天底下大约也没有一个人会相信。

那么,这封信,这番话,所为何来?

往下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